大脑密码文章阅读 ----- ARTICLES

原创文章,阐述大脑密码的观点和理念,严禁剽窃

分类:经验杂谈 发布日期:2021-05-30

从根源剖析来认识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月影逐波

人从小到大都在不断的学习,不仅在学校中学习,进入社会之后还要不停地学习以便跟上时代的变化。而熟练地掌握学习的技能,不仅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还能把它进化成一门艺术。

我们的学习可以分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学习,而无论哪种学习又可以分为学的过程和习的过程。学的过程是指的把自己原本不具有的知识和技能输入进大脑。习的过程,就是把自己新学到的这种知识或技能应用到实践。

第一类:知识的学习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大部分都是这种学习类型,也就是把自己头脑中原本不具有的一些概念、认知、方法等等输入到大脑中,并学会其实践方法。

1.学的过程

学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的输入和内化的过程,所谓的输入就是记忆,内化就是所谓的理解,说白了就是心里明白。

这里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到底是先记忆再理解,还是先理解再记忆?

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都是先理解再记忆。上学的时候,特别是初中高中大学,在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老师都是先讲解,让学生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然后再让学生把它记下来。在头脑中没有这种知识之前,要先把一个东西说明白,只能先和和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挂钩,而老师讲解就是完成这个过程的。但是如果这种知识没法和头脑中原有的知识挂钩的话,老师就会告诉学生,如果你实在不理解不了的话,就先把它记住,以后就明白了。

长此以往,人们就会形成一种感觉:学习一种知识的时候,必须先明白它是怎么回事,也就是先理解,然后才能把它学会。但是并不是任何东西都能事先明白的。一些聪明的人对于一些不可能事先理解的东西,他们采用的方法就是“创造性的理解”,强行把要理解的东西和自己原有的知识挂钩。而一些并不那么聪明的人却无法实现这种创造性的理解,于是就认为“自己学不会”。在学校里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是因为对知识理解不了,然后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最终破罐子破摔。

这种学习的过程还造成一个更大的弊端,那就是记忆力的逐渐下降。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学习一些东西,根本就谈不上理解,只能是纯粹的记忆和模仿。很多人小的时候的记忆力都是非常棒的,有的朋友甚至说,任何的东西我只要把它念一遍就能够背下来。但是随着先理解再记忆的盛行,理解越来越占据主导的地位,整个的记忆过程和理解过程混杂在了一起,在记忆的时候也要思考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一来就导致记忆的过程不再纯粹,慢慢的记忆力就下降了。而记忆力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学习效率的降低。

如果是反过来,先记忆再理解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在我们古代私塾学习的时候,都是采用的先记忆再理解的方法,先要求学生去背,把圣贤的书都背下来,背下来之后老师会试图加以讲解,但是讲解的都是一些浅显的东西,目的是为了帮助记忆。记下来的这些圣贤的知识,在以后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会慢慢的理解的越来越深。

从我个人的学习体会,我都是先记忆再理解。学习一门新的知识的时候,我都会先把它记住,这种记忆就是一个死记硬背的过程,也就是很多人看不起的过程。死记硬背并不是一个耗费脑力的过程,而是一个非常舒服的大脑享受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大脑去用力思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重复,在这个重复的过程中会让自己的注意力越来越专注,在这种专注地放松的情况下去记忆,不仅不耗费脑力,还让大脑越来越轻松。记住之后再查阅相关的资料,把它理解,完成知识的内化。内化到自己的潜意识中之后,为后面的实践也就打下了基础。如果我先查阅资料去理解的话,往往是理解了后面忘了前面,因为前面的东西我没有记住,就算通盘都理解了,我还是不能应用,因为一些关键性的东西没有记住,最终我还是需要把它记忆一遍。这样的话,除了大大的浪费时间以外,那种强行理解的方式会让我的大脑很不舒服,这是一个大量耗费脑力的过程。

2.习的过程

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过这种实践把已经输入到大脑中的知识和应用挂上钩,也就是让自己已经内化的这些新的知识真正的派上用场。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这种习的过程就是大量的做题,通过大量的做题这种实践方式,把自己已经内化的知识在各个方面得到应用。

如果学的过程是解决的“是什么”,那么习的过程解决的就是“怎么用”。

但是一些人并没有遵从这个学习规律,他的习的过程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帮助自己记住本应该在学的过程就应该记住的那些东西。因为学的过程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理解,而没有完成记忆这个过程,所以他需要在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加以重复,把自己没有记住的那些东西记住。这样整个习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学的过程的附加巩固阶段,导致习的过程并没有真正的被派上用场,结果导致了一些人学习效率的低下。

习的过程更多的是掌握一种思维方式。因为一种新的知识的应用,是以前自己没有经历过的。通过大量的实践就可以认知到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并把它转化成一种类似于思维定势的熟练应用。

比如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老师布置下来的要做的题目都一样,但是有的人通过做这些题的过程中,学会了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一种思维套路。他在以后遇到这类题的时候,条件反射式的就知道该怎么做;而有一些人他做这些题就是为了巩固他没有记住的东西,甚至在做题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去翻书,这样的话他就学不到这种思维方式,以后再遇到同样的题,他还是不知道怎么做。

第二类:技能的学习

所谓技能的学习,实际上指的是学会一套肢体或者思维上的完整的模型,并在这种套路上加以发展变化。

1.学的过程

无论从肢体上还是思维上的技能的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模仿的过程。

在小的时候,大人所要求我们做的那些东西,其实都是技能的学习,而我们所学会这种技能的过程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

而我们在成年以后学习的一些技能,也是这样的模仿过程,比如在工厂里学习机器仪器的操作,还有学习开车的过程等等。

以上这种技能学习的模仿过程很好理解,但是还有一种思维技能学习的模仿过程,很多人却忽略了,有些人花费很多精力学某种东西学很久都不入门,就是忽略了这个模仿的过程。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举几个例子。

首先比如说学习写作。有的朋友为了学习写作,参加了很多所谓的写作培训班,写作训练营,方法也学了很多,平时的积累也是不少,但是就是写不出自己满意的文章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因为缺了这个模仿的过程。要想顺畅的写出一篇文章,除了脑子里有东西,而且还得构建出一套写作的思维语感。这种写作语感其实就是一套思维模型,这种模型建立以后,表达东西是几乎就是一种固定的套路,语句的表达是自己凭借语感流淌而出的,而不是刻意写出来的,刻意写的话肯定要卡文。要培养起这种语感来,首先找一个你比较喜欢的作家,看他一篇文章,然后和他写同样的内容。自己不知道怎么写,或者写的很不满意的时候,看看他是怎么写的,然后自己再模仿写。写的不满意或者写不下去的时候,再看看他是怎么写的,这样反复的模仿,把这种写作语感建立起来,你才能像别人那样一气呵成地写成好文章。

更为突出的写作例子就是英语作文,很多人学了半天英语,写出作文来都是按照中文的习惯的单词堆积,这种也是缺乏一个模仿的过程。这种模仿的过程和上述的过程差不多,只不过英语的文章比比皆是,而用不着某个专门的作家。

再举一个例子,咱们常常听到一个词儿叫做格局,说站在不同的高度,看问题的方式就不一样。有的人说格局是学不来的,是必须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或者处在某个环境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和世界观,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但是格局是可以学的,关键也是通过模仿学到那一套思维模型。如果你有一个格局很高的朋友,跟在他身边两三个月,模仿他看问题的角度方式,以及思维的宽度深度等等,慢慢的你就会逐渐建立起一套思维模型来,这套思维模型一旦建立起来,你的格局也就跟他差不多了,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还有的人报名学习所谓的财商课,其实学习的也是这种思维模型,学习的关键在于模仿,而不是他讲什么你听什么,或者记忆什么,那样你永远学不到他那一套本事。

2. 习的过程

通过学的过程建立起来的一套肢体或者思维模型,只能是建立在别人的高度上的,你模仿得再熟练,那也是别人吃剩下的甘蔗渣,如果自己不加以发扬的话,那还不算做是自己的东西。而这个习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重复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肢体或思维习惯的思维模型出来。

比如学习书法的过程,在前期学习基本笔画和基本结构,那就是一个学的过程。把基本笔画和基本结构学会了,在整幅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学会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发挥出来,把自己的特点发挥出来,这就是一个习的过程。此时才算学得了真正的书法。所以一些人仅仅经过了学的过程,写出来的都是一堆呆板的印刷体,千人一面,这不是真正的书法;还有一些人只有一个习的过程却没有学的过程,导致自己的作品是无本之木,看起来张牙舞爪,其实毫无内涵,现在流行的那些丑书怪书就是这种情况。

至于其他技能的习的过程也是大同小异,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发明创造”,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

当然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学习很多时候是揉杂在一起的,需要你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分清主次,该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方法,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学习艺术。

软件功能介绍购买软件开始训练
关于我们法律声明使用协议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2017 保定天脑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记第 0311881号 登记号:2011SR04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