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密码文章阅读 ----- ARTICLES
原创文章,阐述大脑密码的观点和理念,严禁剽窃
最近有朋友又提到了这个方法,它出自郑育能的《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考试秘笈》,在百度可以搜到,这里因为版权关系就不摘录了。这种方法在十几年前很火的,不知为何现在又有人提及。2011年在我们的大脑密码论坛里有人提到过,并且有二十几个人去亲身实践了。但是很遗憾,只有几个有所提升(感觉有提升,但并不是文中说的那么神奇),其余的全都失败了。
现在看来,这种方法提出的理念和方法其实是有一些道理的,但是细节决定成败,忽略了一些必要的细节会导致执行起来很难,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以下所说的这些,仅仅是一家之言,可能从开始就是错的,仅供参考。
第一,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并不是神经元的重塑或生长,用文中所说的开关机的比喻倒是沾边。
根据科学研究,这个世界上出来少数智商奇高和少数智力有缺陷的人,我们大部分人的智商其实是差不多的,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为何智力表现却千差万别呢?是因为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中有很多莫名其妙的不良习惯,而这些不良习惯会不断的干扰我们的思维活动。我们大脑的本能就是思维,本来思维过程是自发的、自动的,但是就是因为这些不良习惯的参与导致了思维磕磕绊绊。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思维不良习惯:
1,边思考边默念。这是很多人的毛病,思考的时候如果大脑中不去念叨,思维就进行不下去。但是大脑本来的思维速度是很快的,比默念要快的多。这就好比一匹千里马本来可以驰骋千里,却被迫拉磨。
2,思维过程中不断的检验自己的思维步骤,导致思维过程一再的被打断。有些人对自己的头脑不放心,每当一个思维步骤出来之后,就要去检查对错。这样本来可以一气呵成的思维过程变得断断续续,支离破碎,思维效果当然不会好。
3,只接受规定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感受,除此以外的意识中拒不承认。于是,就算有了一些思维闪念和灵感,也会因为自己的意识不承认而失之交臂。
......
以上只是列出来一些最常见的不良思维习惯。如果平时有强迫性思维的话,不良习惯会更多。
这种方法的核心原理,就是通过“疲惫”去除不良习惯。也就是通过文中提到的方法,把自己的意识和大脑弄的很疲劳,那些不良习惯就懒得或者没法运行了,大脑被迫放松,剩下的都是大脑的本能的思维活动。然后让这些本能的大脑思维活动成为一种习惯。但是这里面涉及到几个问题:
第一点,疲惫程度的把握。如果疲惫程度不足以抑制大脑不良习惯的运行,那么就是徒劳的。而疲惫程度过大,本能的大脑思维活动也受到影响了,那练习也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第二点:必须能在“不良习惯疲惫”的时候,大脑中还有思维任务运行。文中所采用的方法是自己看不懂的书刺激思维活动。总感觉这是一厢情愿的,因为如果是自己完全没有兴趣的书籍,就算是把大脑逼疯,停下来也不会去自发的去思考书中的内容。理想的状态,就像自己有一个必须解决但是当下却没有办法的问题,一直茶不思饭不想的去思考,自己都没办法停下来的那种。
上面说论坛里实验失败的人,就是在上面两点没有把握好。而有所提升的人的经验总结起来如下:
第二,这种方法的改进措施:
如果确认自己没有强迫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可以去试试:
第一点,书籍的选择:最好找自己感兴趣但是目前又学不会的书籍材料。看书的时候,硬着头皮去看,看不懂也不要刻意去思考,硬着头皮往下看,到处都是疑问,到处都是陷阱最好。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就出声念。这期间,最好还能勾起你自己的一点点兴趣来。
第二点,疲惫程度的把握:首先要分清心理上的疲惫还是生理上的疲惫。一般来说,很多人都是因为实在看不懂导致的心理疲惫,觉得自己到了极限了,其实远远没有达到抑制不良习惯的疲惫程度。生理上的疲惫就是感觉大脑累,晕,眼睛酸胀等等,每个人的表现都不一样。出现生理上的疲惫感觉之后,再坚持十分钟二十分钟最好,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把握。
第三点,立刻休息,体验大脑的感觉。此时,会感觉大脑里面各种思绪乱飞,很多问题要想但是又没有头绪。想去刻意思考但是大脑很累又懒得思考。这种感觉其实并不好受。此时就保持这样的感受,完全用不着去做什么。感受着大脑中的各种思绪自由发挥,慢慢的就会睡去。
第三点,判断疲惫程度: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如果感觉自己神清气爽的,没有任何不适,那说明没有疲惫过头。反之,感觉大脑晕晕沉沉,精神不佳,说明做的过火了。没有不适感的话,此时一定要仔细回忆下自己头天晚上大脑自由思维的感受,也就是用不着刻意驱动,大脑思维自行运行的感觉。如果能回忆起当时的状态,那说明疲惫感刚好合适,以后几天就接着这样做就行。如果什么都回忆不起来,说明疲惫强度欠缺。
第四点,把握好疲惫感的程度之后,坚持就是胜利。文中说的十次感觉是最小值。
第三:最终达到的效果:
几个有所成功的人的感受:大脑自发反应变快,问题在大脑中产生之后,有时还没来得及去刻意思考,思路或者答案就出来了,但是不确定对错还需要再去验证。遇到复杂的问题,照样需要去沉下心思考,只是闪念和灵感变多了。
思维深度变化不大。
智商测试有所提升,或没有变化。
上一篇:感官和思维的结合,才是打开心流状态的关键 下一篇: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