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来问我,自己刚上三年级的孩子要不要练习速读。恰巧今天也有人咨询儿童速读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儿童可以开发大脑(但不是流行的那种右脑开发训练。见另一篇文章:理性看待孩子右脑训练),可以训练记忆,就是不应该训练速读。包括七田的波动速读。
这样说的原因是,首先,速读的用处是短时间阅读大量的材料并获取其信息,儿童没有这么重的阅读任务,更重要的是,儿童的基本的阅读理念并没有形成,也没有什么阅读经验。此时,应该培养孩子精读的能力,也就是对材料的研读,对内容的透彻理解。这样形成的阅读习惯和体验,无论对以后学习中的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是必要的。当阅读习惯和理念形成,他们对于阅读中的理解就有了自己的“标尺”,此时再训练速读,才不至于把速读练成不求甚解的泛泛阅读。否则,在基本的阅读理解概念都没有形成之前训练速读,他们很可能就认为,阅读就是尽可能快的把书看完,理解不理解的先搁到一边。
儿童的精读能力如何培养?很简单,用老祖宗的方法: 找一些国学的经典,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大学,论语,中庸,老子这些,去大声的朗诵,然后去背,不管理解不理解。有些人会问,要训练精读能力,怎么还不管理解了?因为理解归根结底是靠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而孩子还谈不上这些,所以这个阶段是把阅读中的一些阻碍打开,例如阅读是否顺畅,读后的记忆效果如何?而不管理解的大声读诵经典,恰好可以解决这问题。
关于这种读诵方法,南怀瑾先生早就说过:
“......所以现在的人变得不背书了,因为印刷、打字、电脑发达,都托纸笔或者打字存起来,以为自己懂了,其实都没有仔细反复的看,所以人的学问差了。但是学问差了,记忆力有,却不肯用,乃至思想发达了。所谓思想发达是好听的名称,实际上是脑筋复杂了。因为知识愈来愈渊博,脑筋复杂,复杂了以后,愈来愈浅薄,很浅薄的东西,以为自己全通了,这就是人类文化一种没落的趋势。
像我从小读书还是按老规矩背来的,所以你们讲我记忆力好,书记得那么多,没有什么巧妙,就是肯背。所以上课可以不带本子,大概就可以背出来了,平时脑子没有,但讲到某一点,一刺激就出来了,这就是背诵来的,看起来学问很好,这些实际上都是靠背诵。
......大家都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
我们让孩子们背书、朗诵的方法,不须告诉理由。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背诵的方法,不但不妨碍社会的发展,反而使社会文化发展更发达,更精详。可是现在人不懂,以为背书是背死书。至于背书的理论基础,这就牵涉到修养的科学,以现在来讲,牵涉到脑的科学。背书非专一、安定不能背起来。小孩子背东西是不痛苦,是很快乐的。因为专一唱歌、专一背书,脑筋就更宁定,思想行为都会变的。这个就要讲到脑波的问题,譬如大家讲修养、修道、学佛打坐,打坐就是使脑神经专一思维,专一思维就宁定,使身体生理机能改变,健康起来。脑子变健康,那么思想行为也变健康了。背书有很多好处的,现在一般医学,尤其脑科医学,还没有作详细研究。背诵的作用可增加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使头脑更细腻、更精详。现在人脑子完全是糊涂散乱。
......真正的背书,不是硬记喔,孩子们背诵古书,真的把古文背好,智慧开发以后,读现在学校的教科书,一看就懂了,这效益已经出来了。我们看到现在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从小学到中学,书包越背越重,眼镜越戴越厚,晚上做功课到九、十点,天天考、年年考,考了高中,初中读的东西不要了,考了大学,前面的东西都不要了,这都是浪费。现在大家读书是为了考试硬记强记,考完就丢了,这个没有用。真正的背诵是像唱歌一样,不用脑筋的背来了,比如一个小孩子学普通流行的歌曲,随便一听就背来了,他不要用心的,就永远记得了,这就是背诵。硬记的不算数。背诵了经典,你将来长大了,遇到做人做事时就有用,就出来,乃至出来一句两句就有用。”
而著名媒体人老梁的惊人记忆力也是这么来的:
“老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记忆力超常。用老梁的话说,在记忆方面,他是个超常的职业选手:“比如我今天说关于环保的话题,我看一遍就能记下来,在录节目时说的是原话,只要我想记的都能记下来,尤其是数字。”
对于自己的记忆超常,老梁觉得既有天分,也和儿时的教育有关。
”我这个记忆是私塾训练的,我爷爷是私塾先生,我跟着我爷爷先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然后是《增广贤文》、诸子百家的格言,《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了是《古文观止》、《诗经》、《周易》,上小学后读唐诗宋词……”
记忆开发得早,原来是爷爷“教育有方”。
爷爷要求3岁时的梁宏达天天背,不然就挨揍。他还记得,一次,爷爷让他背《蜀道难》,没背下来。”家里吃包子,以前吃顿包子就像是过年了,爷爷不让我吃,让我跪在墙角,闻着后边包子的香味儿,读两遍《蜀道难》,我就背下来了。”
直到现在,老梁轻松朗朗上口,一首《蜀道难》只字未差,老梁说,想忘也忘不了了。
老梁自幼读过私塾后才上的小学。“在我现在看来,私塾一个基本的就是背诵。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的部类,如果你不背诵,不记忆下来,就跟没学一样。现在很多人强调,读书应该理解记忆。可等你能理解的时候,你就记不住了。你能理解时,你已经成人,你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读书最好是从娃娃抓起。孩子读书有个特点,就如地上掉了钱,你只要哈下腰去捡,多少钱都是你的。”
曾经有记者采访老梁,谈及读书,老梁说过一句话: 死记硬背是硬道理”
而我自己的孩子,就是经常用这种诵读经典的方法。坚持了一年,现在她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跑过来问我的时候,都是把她不懂的那一段背给我听。在她看来,这是很普通不过的一件事。
而现在很多孩子在训练所谓的超级阅读法,号称“一分钟一本书”。“一本书快速的一翻,内容就变成图像涌进大脑里”。只是我有个疑惑,一旦孩子把这当成阅读习惯和理解习惯,那长大了阅读数理化书本的时候,该咋办。
上一篇:理性看待孩子的右脑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