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分类:经验杂谈 发布日期:2023-10-08 作者:月影逐波

如果你在网上搜知识体系的文章和回答,会发现有很多,其中一些写的相当详细,包括构建知识体系的作用、所用到的工具、模型的建立,甚至一个知识点获取的模板都有好几个,确实是面面俱到。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太麻烦了。我不知道有没有按照里面说的做到过没有,反正我是做不到。

我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非常简单粗暴——看书,回忆,归拢分类。我这种方法我自己用很好,但是是不是适合所有人就不一定了,不过可以借鉴。

首先就是确定自己要构建什么样的体系。这和自己的实际需要有关。

确定好主题,就是搜罗书籍和材料。这分为两方面:

1,相关的书籍。按照类别找一些公认的好的书来看,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2,看书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书中没有写,就到知乎、公众号、必应搜索获取一些琐碎知识。但是凡是获取到的有用的知识,都必须保留好网址,因为后面要用到。

看书的时候,不要害怕自己记不住而去反复的看,这样会影响效率,而是以理解为主。只要理解了,就往下看。

对于陌生领域的书籍的阅读,不要指望一遍就能读懂,甚至应用。正确的方法,是利用你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思维技巧,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去阅读。不要管是否读懂,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通读,了解知识框架和基本思路。这就好像画素描的时候,先要勾勒一个轮廓一样的道理。把入门的书籍这样不求甚解的反复阅读两遍,抱着非常轻松,无所谓的心态去阅读。

大概框架搭好了,就是去处理一些细节的问题。准备好一支笔(或者打开你的电脑),从头至尾把你所有理解不了的陌生、专业词汇找出来,写到你的本子上(或者电脑文档上)。找这些基本概念的时候,不要被书的内容吸引住,就是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陌生名词摘出来。

然后,不要嫌麻烦,一个个的解决这些词汇。对于每一个名词,到网上去搜自己最能理解的解释,然后复制粘贴或者摘录到自己的文档上。

整理好之后,一个个的去阅读这些名词解释。第一遍看第二遍。直到你看到这些词语,头脑中立刻反映出对于它的理解。对于学习过无声思维的朋友来说,就是看到这些词语,头脑中立刻反映出其意义的闪念。达到这个目的之后,就可以往下进行了。

我看书是非常快的,理解也很好,看书这个过程对我不是问题。但是看书快并不是一个决定性的优势,看书慢无非就是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有一点,书看的越慢,拖得时间越长,遗忘率越高。一小时读完几十页,和一小时读完几页,记忆效果完全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好复习。我建议,每次结束这天的学习之后,一定要预留出实际分钟的时间,把今天看的东西再大致浏览一遍。第二天看新的知识之前,最好把前一天看过的再复习一遍。

接下来,就是整理的步骤了。

拿起一支笔,找一页大点的纸。然后开始回忆自己这些天看过的内容。第一时间回忆起什么,就在纸上写下相关的关键词。不要管什么顺序。注意关键词一定要简练,没必要面面俱到,能凭借它想起相关的知识就行。然后根据写下的这个关键词继续回忆,回忆出新的内容,再写到纸上。不过写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安排好层次关系,是属于其相关下的分类,还是并列的,还是上一级的,都用简单的线条画好。这一点和思维导图有一些类似,只不过这个导图是完全凭借回忆的,而不是边读书边画,并且完全没必要弄得像思维导图那样花哨。

还有回忆的时候,不要用力的揪着自己的大脑去想。这样空耗精力,还没什么作用。我习惯的方法,就是知道自己要回忆什么,然后就等着相关的东西在大脑中自己冒出来,如果冒出来的东西觉得不清晰,可以继续等,等他变得清晰,而不能用力去想。往往一个东西冒出来之后,会牵引出其他的东西出来。

这样一点点的回忆,一点点的写下来,你会发现其实自己还是弄清了不少东西。当然还会遗漏很多,那么就开始第二遍阅读。

第二遍阅读就快多了,一些理解的地方就一带而过。但是要注意,遇到一些必须记忆的地方要做出取舍。如果是为了考试,那当然必须得记住。你可以做一个标记,以后抽专门的时间去记忆。如果是为了应用,很多东西是没必要完全背诵下来的,只要把它整理到自己的工具软件中,做到用的时候能随时调出来就行。这样的工具软件很多,比如有道笔记,印象笔记等等。

第二遍阅读完了,拿出你上次回忆的时候的那张纸,继续填补新的东西。如果有必要,再去阅读第三遍。最后,直到你觉得自己已经掌握这门知识的底层规律。也就是一想起来就是“我明白”的感觉,而不是一头雾水。

最后,就是实践问题了。说到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今天又有人向我说起了关于吸引力法则的事情,问我这个吸引力法则到底是不是真的。

吸引力法则是也许是真的,但绝不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方法,很多人对它的理解就是停留在“只要我相信,我就能得到”的阶段,这种错误的认知当然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比如,有的人说,我每天早晨起来都会告诉自己“我很聪明,我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但是两个月了,我怎么还是那么笨?还有的人说,我经常对着镜子对自己说“我一定能事业成功,挣到很多钱”,但是我现在还是穷光蛋啊。

遇到这种,我都是直接怼:这种做法不被当成神经病就已经很不错了。

确实,有潜意识导引一说。有一种说法,潜意识就像火箭的导航系统,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方向。但是你得会用这个导航系统吧,并不是你对着一个火箭说你到什么地方去吧,然后火箭就往那个地方飞。

当然对方很不服气:我在书上看到了啊,比如某人一直想着要见到某个人,结果几天后在街上真的看到了这个人。

我说这种一种错觉。人有一种特性,他相信什么,就只注意到和他相信的东西有利的表现,而对于不利的统统视而不见。这个人可能暗示了很多事情都没有实现,但是他直接忽略了,就剩下这一个暗示成功了,他就认为是吸引力法则起效了,就写出来了。但是实际只不过是一种巧合而已。

在我看来,吸引力法则,无非就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运用。比如你想要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按照吸引力法则,你该相信你的目标会实现了。但是,空口白牙的你会相信吗?估计你重复的“我一定会成功的”,潜意识里却是“我真的能吗?”

关键是行动。刚才说到了,已经把相关的知识体系构建的差不多了,如果没有实践这一步,那这个知识体系还只是纸上谈兵。把自己和目标相关的知识都归拢一下,看看自己当前能做什么。在目前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下,能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把这一步迈出去,吸引力法则才真的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做目前能做的”这个过程,会让你有一种感觉,自己做的事情真的已经起步了,然后就有一种代入感了,你对目标的实现就有了一小部分的信心。

然后,既然已经做了目前能做的了,就会继续往下做下去。

但是继续往下做却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此时就不由得逼迫自己去学习或复习相关的知识。然后自己目前能做的,就又多了一些。那好,把这些多出来的能做的,再去做好。

就这样一步步的做下去,你对目标的信任就越来越增强。而每次信任感的增强,就会让自己继续去做“目前能做的事”,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什么时候自己做的已经足够了,目标才会实现。这就像一条毛毛虫,想要变成蝴蝶,就必须忍受在茧子里面的黑暗时光。

至此,所谓的知识体系才算正式的搭建完成。

我自己学习东西就是用的这样的方法,并且付诸实践。当然这些我在别的文章中也说过很多次,如果感觉有用,就借鉴一下,没用的话就不好意思了,耽误了您的时间。

软件功能介绍购买软件开始训练
版权所有 ©2017 保定天脑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记第 0311881号 登记号:2011SR04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