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速读中的理解,很多快速阅读相关书籍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甚至有很多速读爱好者说,速读的理解就是把所有的内容都用图像理解,这显然是以偏概全,把自己练习用书中的理解方法当成放之皆准的普遍理解法了。抽象书籍例如数学,逻辑学这些书籍,显然是不能通过转换图像理解的。还有的人为了追求速读中的理解,刻意压制头脑中的发音,认为把发音抑制住了,就学会速读的理解了,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那么,速到底速读中的理解是怎样的?
速读的理解,就是通过字形直接获取文字表述的意义的过程。什么是文字的意义呢?比如,中文说的“学习”,英文说的“study”,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它们的发音不同,但是表达的意思确实一样的,这就是“文字意义”。速读中获取的就是这种意义,反应在实际阅读中,就是看到文字就有一种心知肚明的感觉,但是却没有必要表达出来。此时,看书就好像你与作者直接心灵对话,文字的内容是“涌入”大脑中。此时,书本的页面在向你讲述它的故事,它的内容,用不着你刻意去读,去想,而自己的大脑是一个“被动接收器”。文字形象只是一个载体,它的上面“漂浮着”文字意义,就像水一样涌入你的大脑中。所以当你去专心感受文字意义的时候,并不会专心去在意字形字音,因为没有必要。
速读的理解,用的是大脑中的内部语言,也就是发音之前的那个短暂的想法。在经过训练之后,我们是可以清晰的把握住这个想法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闪念。通过闪念思维的理解,我们就好像和文章作者进行着灵魂层次的沟通。此时我们会有一种感觉,就是自己还没有看清字是什么样的,文字意义就已经理解在了大脑中。这是一种非常快捷,非常舒适的过程,眼睛很舒服,大脑也很放松。当文字理解完之后,文字的形象或读音才浮现出来,好像慢半拍一样。此时书本就真正变成了作者的想法、知识和智慧的载体,而不再是印刷的文字和纸张。你会有一种更加直观的感觉,每一本书中都有它自己的灵魂,你翻开书本,就直接接触到了它们的灵魂。
在速读中,有一个词,叫做“眼脑直映”,大家可以在百度搜索一下这个词的含义。但是这里需要纠正一个错误,眼脑直映映在脑子里的不是文字形象,而是文字的意义。在主观意识中,文字还没看清之前,其意义就已经瞬间进入了大脑。这个过程叫“视读理解”,也叫“视解”。有人说这是一个神秘的词,因为可望而不可及。其实速读训练完之后,如果你感觉文字的意义,像流水一样涌入了大脑,而无需自己再用力去读,去看,去想的时候,你就达到了所谓的视读理解。按照一些人的说法,就好像“喝水一样流畅舒服”。
速读中,一个普遍的说法,就是必须锻炼自己的视野,用很大的视野,去看更多的文字,这样才能理解的更快更好。但是很多人在视野扩大这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其实人眼不进行任何训练,都有32k书的三分之一行那么大。这个基础足够可以用来掌握无声阅读和视读理解。而且阅读速度应该可以在每分钟1500字以上。纯熟以后,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的有意识扩大视觉注意力,渐渐的过渡到一目半行,一行,双行,直至多行。视野是在海量的阅读中练出来的。另外有些人对视野扩大训练的很盲目,认为只要把视野扩大了,自己的速读练习就完成了一大半。其实不是这样的,就算你的视野扩的再大,你的理解水平上不去,在阅读中还是理解一两个字一两个词,那么这扩大的视野也用不上,还会再慢慢缩回去。
另外,速读中眼睛在阅读的时候不能去扫视,而是自我感觉眼睛像钟表秒针那样一跳一跳的,每次跳动中的眼停的时候摄取文字,这就是速读中的视野,也叫作“视幅”,每次眼停获得的文字区域大小,就是视幅大小。而我们平常人阅读时候的扫视,其实是一种非常小的视幅在做一种很快的眼睛跳动。扫视的后果就是,等你理解能力上来之后,扫进来的文字是断断续续的,很片面的,会让大脑的理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大限制自己的理解顺畅程度。而规范眼停,眼跳动作之后,配合提高的理解能力,视野就会逐渐扩大,由1/3行过渡到半行,过渡到一行,当一段文字也能瞬间理解的时候,然后你就知道什么叫一目多行、一目半页、一目一页了。
另外速读中,有人对速读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只有练好了速读技能,那就是可以速读天下所有的书,不管难度都能记住理解。这肯定是不对的,碰到困难晦涩的书籍,速读也会有虽然文字意义已经获取,但仍然有理解不了、看不懂的情况。就像老师上课讲课一样,虽然把老师的话全都听到了耳朵里,但是老师讲的内容却有可能理解不了。这时候怎么办呢?就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另外就是把书多读几遍,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对一个速读者来说,把书多读几遍,是非常轻松的事。
上一篇:再谈速读训练中的音读处理
下一篇:网友经验:训练过程中的质变点